发布日期:2025-09-07 12:54 点击次数:161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最近几年,玩文玩的都知道,藏传风挺火。老天珠、老琉璃、骰子、尸陀林主……这些一看就“有来头”的东西,出现在不少人手腕上。尤其那些混搭风,一串里搁几颗老藏珠子,不光有味道,还挺压场子。
但真正在藏地转过的朋友知道,其实有些东西,比天珠低调,比琉璃常见,却也一直在用,比如——杏核。
是的,就是吃完杏子剩下的那玩意儿。
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注意过它,但在一些老串儿里,你细看,会发现几颗颜色发红的、形状不太规则的珠子,那多半就是杏核。老手里不少人盘过它,不是图它稀有,而是这东西,真好玩。
「 真小众,但玩它的人不少 」
杏核,说白了,就是“捡来的料”。但在手工圈、核雕圈,它不冷门。
为啥?便宜、上色快、盘出来红润油亮,关键它那种旧旧的、带点岁月感的样子,很讨人喜欢。
而且不像木头怕水、怕裂,也不像玉石盘不出啥变化。杏核这玩意儿,干手直接盘,不讲究,越盘越顺手,颜色也一天一个样。
它不像贵重材质那样靠“价值感”吸引人,更像是一种陪着你一点点变化的小物件。不贵、不装,玩着就舒服。
「 自己做手串,不难,就是得动手 」
杏核手串,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做,简单。
先找核。吃完杏子别急着扔,挑那种没裂、纹路顺的。山杏核更紧实一点,但个头小点,串出来挺精致。
把外面那层毛边磨掉,用砂纸从粗到细磨一遍,手上不扎了就行。嫌慢的,拿打胚刀刮几下,快得多。
接着打孔。这步别偷懒,也别硬怼。孔歪了,整串就歪歪扭扭的。用打孔器慢慢钻,打好之后,把里面的杏仁掏干净,别发霉。
穿串儿就更简单了。弹力绳也行,蜡绳也行,随手就能搞定。串起来之后直接戴,盘上。
这东西不用太讲究,干手上手就能玩,盘几天颜色就变,过几周开始发红,盘到后期,黑亮黑亮的,看着都舒服。
「 不想串?做挂件也挺好看 」
有些人不喜欢戴串,但想玩点有意思的,那就做挂件。钥匙扣、手机链,或者挂在大串边上,都挺有意思。
做法也简单,就一颗核,磨好边,打个孔穿上线,完事儿。
想玩点花样的,还可以用小锯子切成两半,做成小篮子、小灯笼那种形状,或者简单刻点小图案。没啥技术门槛,动手能力稍微有点的,都能整出活来。
这类挂件说白了,就是手感好、造型别致,还特别能盘,越盘越有样。
「 手艺人更喜欢拿它雕 」
真讲究的,还能拿杏核来雕刻。
明清时候,就有人拿杏核、桃核刻人物、刻瑞兽。那种手艺,现在还能在一些老艺人手里看到,只不过玩的人少了。
一方面是核小,刻起来太费眼睛;另一方面是现在喜欢快节奏的多,没人愿意一刀一刀慢慢刻。
但真有点耐心、手艺还行的,就能把一颗不起眼的杏核,刻成小佛像、小狮子、小人物,一颗做完,真有点艺术品的意思。
不过这种雕件就不适合盘太狠了,掉个角裂个缝,一颗核就废了。多数人拿来摆着、收藏,偶尔拿出来看看,摸两下,解解馋。
「 一颗杏核,也能成宝贝 」
说到底,玩文玩不就图一个“有意思”嘛。
杏核没身价,也没人炒它,但它盘得出东西来,有成就感。最重要的,是它一点点陪着你变化,从刚拿到手的土黄核,变成通红油亮、顺滑有光的老物件。
谁能想到,原本吃完就扔的东西,手里转一圈,就舍不得丢了。
有些老玩家手上戴的那串杏核,玩了几年,早就不是什么“便宜货”的味道了,而是盘出来的情绪——一个珠子一个印记,别人看不懂,自己明白。
现在不少人开始重新看回这些“便宜小料”,不是因为流行,而是觉得:玩它,挺真。
你有盘过杏核吗?或者正好家里就有?不妨试试,盘几天,说不定你也上头。留言聊聊你盘的那颗核,现在什么样了?
「顽仙/顽主」
*作者:顽仙
*配图:来源于网络,侵删致歉!
*本号长期分享文玩干货与实战经验,欢迎留言交流!
下一篇:没有了